1. 易经、道德经、矛盾论都讲了什么
为学日益,闻道日损,一言以蔽之:易经:不变、简变、易变,理 、数 、象,阴阳辩证;道德经:道、德、无为、有无辩证;矛盾论:对立与统一,普遍与特殊,同一与斗争,矛盾辩证。
易经、道德经、矛盾论此三者也有共同点,即都在自己的时空内阐述了对辩证法的认识:阴阳辩证、有无辩证、矛盾辩证。
2. 易经在讲什么
《易经》认为世界是变化的,“生生之谓易”,“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演化六十四卦、六十四卦又为末济”,如此循环。《易经》虽然是中国的万经之首,但是也有其时代局限限,比如各种卦象的演化已不大适合用于指导现今的工作与生活。然而其“三易三法则”讲述的是这个世界运行的本质,具备普世参考价值与意义。
2.1 三易 - 不变、简变、易变
《易经》里有三个原则,即“不易、简易、变易”,也可以称之为“不变,简变,易变”,当然这些变化的划分也是相对的。
不变,万事万物都在变化,但是变化的背后也有不变,或者说其变化周期超级长。道家称之为“道”, 佛家称之为“如来”,基督称之为“上帝”,数学称之为“公理”,物理学称之为“奇点”。这些即为”不变“。
简变,万事万物都在变化,变化的背后也有不变的道理,但不是所有的事物都是不变或者时刻在变化的,比如数学里的“定理”,律法的”法则“。事物在变化,但变化也是有差异的,比如地球自转一次24小时,地球绕太阳一周为一年,太阳系围绕银河系转一圈需要2.3亿年,如果将太阳围绕银河转一圈定义为不变,地球绕太阳一周可以定义为简变。在变化但是不是变化的那么快的事物,称之为”简变“。另外还有一个维度认为 ”简变“是复杂多样的时刻变化的事物的简化。
易变,这个世界是变化的,在这个时空中,没有一样东西是不变的,万事万物,思想、情况无时不刻都是在变化。这里的易变更多讲的是无时不刻不在变化的事物、表象,如同数学的各种从公理、定理演化出来的计算题目,题目千变万化,如果掌握不了公理、定理就应对不了各种变化多样的题目。人也是无时不刻不在变化的,人体的细胞在一年左右的时间里身体98%的细胞都会被重新更新一次,那么一年后的你还是那个“你”么?细胞无时不刻不在变化,但基因是不变的。
2.2 三法则 - 理 象 数
《易经》最为基本的三原则之后还有三法则:即理、象、数,我们可以理解成 事物背后不变的道,易变的表象以及用于度量的数据,每个事物到了一定的数就一定会变,从而产生新的象。
只要事物无时不刻不在变化就一定有它的不变的理,易变的象以及度量它的数。比如,在地球上往天空上抛的石头总是会落下,石头总是落下这背后是万有引力这个理,现象是石头落下,数是 落下来的速度、时间、加速度。
事物只要发生变化就有它的“理、象、数”。而且只要到了一定的“数”就一定会发生变化,从而产生新的“象”,这也是由它背后的那个“理”决定的。这个数 也是用于 “占”即推理的依据。人们常说做人不要太过分,也是这个道理,过犹不及。
2.3 阴阳辩证
“一阴一阳之谓道”。既有阴,又有阳,这就是道,这就是事物发展的规律。《易经》里阴阳是64卦的基础,如同计算机里的二进制。其告诉我们一个时空最基本的秘密:阴阳是构成万事万物最基本的元素。阴阳也是易经的朴素辩证法。阴阳辩证法具有几个特点:相生、相克、共存、转化、平衡。
阴阳相生,事物的阴阳两个方面是运动变化的,比如四季更迭,白天黑夜的变化,此进彼退,此消彼长;
阴阳相克,万事万物存在着对立的两个方面,比如冷热、福祸、高低、快慢、难易等;
阴阳共存,事物的两个方面都以对立的另一个方面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互相共存,互相作用,不可独立存在,比如手心与手背,身体与影子,桌面桌背等;
阴阳互转,事物的阴阳两个方面并在在一定条件下也会发生相互转化最终达到新的平衡。比如,我们已知地球的白天黑夜更替是由地球自转而产生的,有白天就有黑夜,白天黑夜是共存的,比如南半球白天,北半球就黑夜,白天与黑夜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有正离子就有负离子,再一定条件下正负离子也可以互相发生转化,最终达成新的平衡,共存于同一个物体内。
“潜龙勿用、见龙在田、终日乾乾、或跃在渊、飞龙在天、亢龙有悔”,也是一个相生相克相互转化的过程。
3. 道德经在讲什么
《道德经》概要来说主要讲了“道“,”德“, ”无为“, ”有无辩证“ 这四个方面。
3.1 道德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道德经》里的道,指的是产生万物的不变规律,而德指的是万物生长的内在根据。道生万物,德养万物:“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道,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德,人之所得,使万物得其所欲。”,道是人应该遵循的规律,但是万事万物又不知道这个道是从哪来的,德是人之所得到的给养,是使万事万物能生养的基本欲求。“
3.2 无为
《道德经》里讲的无为,是个容易令人误解的地方,按现代文字面的意思就是啥都不做,躺平,比较消极。然而“法无定法”,躺平对一些人来说也不一定就是坏事。
按道家思想来说“无为”可以分为五层意思。即:天为、顺为、先为、疏为,勿为。
天为,无为的第一层意思是天为。“为学者日益,闻道者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所不为。”,学习技能是日益,学习道要日损,逐步去掉人的“贪嗔痴慢疑”,剥离人为剩下的天为即为无为。这里的无为是按规律办事,主观要符合客观。
顺为,无为的第二层意思是顺为。顺势而为,“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上善若水”,水总是顺势而为的,这里的无为是顺为,要顺势而为。
先为,无为的第三层意思是先为。比如扁鹊他哥,扁鹊在与魏文王对话中告诉魏文王:“真正好的医生,早在病人还没有患病的时候,就能看出病人将要出现的问题。。。。”,这里的无为表达的是先为的意思,要具备预见能力,在事物刚出现苗头时就能预见到,先为之。
疏为,无为的第四层意思是疏为。到了这里面向的对象是掌握一定社会资源的人。”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位者如果什么事都亲力亲为,有时候反而不好,要该亲为的时候亲为,不该亲为的时候不亲为,即疏为。事事亲为,容易打击下属的积极性。锻炼不了新人,培养不出新人,也容易导致后继无人。比如诸葛亮鞠躬精粹,事事亲为,把自己累死不说,还导致的一个后果是蜀国后继无人很快就亡国了。这里的无为也是在说,该放手就放手,该亲为就亲为,不要事事亲为,过犹不及。
勿为,无为的第5层意思是勿为。这一层也是面向掌握一定社会资源的人,如果是掌握较大的社会资源就不要妄为。比如 各朝亡国之君,到了这一层次,不瞎搞不乱折腾就是最好的”有为“。还比如这几年乱去炒A股,只要不炒A股,收益就是超过90%的人了。
3.3 有无辩证法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道生德养,道无德有,《道德经》里还有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即”有、无“,体现了有无辩证法。有无辩证法具有几个特点:有无相同,有无相生、相互转化,有无平衡。
有无相同,“此二者同,出而异名”。杯子的周边是有,中间的空是。房子的周边是有,房间内部是无。车轱辘的轮子是有,轮子中间的轴孔是无。 ”有“提供价值,然后通过“无”发挥出这个价值。
有无相生,“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孰知其极?”。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倾向,音与声互相相和,前和后互相跟随, 福祸互相倚伏 - 这些都是一定这样的。“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弊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有时候委屈反而能是周全,弯腰反而能更好的站直。
有无相互转化。旧的有无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转化成新的有无。“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事物总是向相反的方向运动的,当违反道的规律时,道就动起来了。道有德无,有之以为利(价值),无之以为用(作用)。
4. 矛盾论
矛盾即对立统一,矛盾论里讲了一个最主要的内容即矛盾辩证法。矛盾辩证法里对立统一的观点是最核心的基本观点,其精髓是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4.1 矛盾辩证法
4.1.1 对立与统一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就是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告诉我们矛盾双方具备普遍性与特性性,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4.1.2 普遍性与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事物始终在矛盾中运动。即“矛盾无处不在,矛盾无时不有”。矛盾的普遍性告诉我们事物是普遍矛盾存在的,问题也是普遍的,不同的人,不同的场景,不同的时空,矛盾都是普遍的。
矛盾的特殊性是矛盾分析法的核心所在,是”各种物质运动形式中的矛盾都带特殊性“。矛盾的特殊性告诉我们做事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以普遍打特殊或者以特殊打普遍,都必然会出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工作中要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搞一刀切。
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一定的条件下也可以互相转化。
4.1.3 矛盾不平衡
矛盾的不平衡,是矛盾特殊性在不同阶段不同时期的表现。矛盾的不平衡,要求我们做事事既要坚持重点论,又要坚持两点论,要用“弹钢琴”的手法来做事,有重按键,有轻按键,还要每个键都兼顾到,这样弹出来的才是美妙的音律。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要求我们做事既要抓住主要矛盾 同时也要兼顾次要矛盾,在工作中要抓重点带全局,稳定全局、重点突破、以点及面、梯度推进、波浪式前进。
按矛盾辩证法办事就是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坚持两点论、两分法、一分为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4.1.4 同一性和斗争性
同一性和斗争性,即统一性 与 对立性,双方是共存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相互制约。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没有斗争就没有同一,斗争性也离不开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同一性与斗争性在一定的条件下能互相转化。
5. 小结
本文简要讲述了易经、道德经、矛盾论的主要观点,并且简要比较了阴阳辩证法、有无辩证法、矛盾辩证法这三者的差异。为学日益,闻到日损,理论要能联系实际,要能用于指导实践才能发挥出其应有的价值。在阴阳辩证法,有无辩证法,矛盾辩证法中,矛盾辩证法最与时俱进,对工作实践最具备指导价值。另作者能力与认知都有限,”我讲的,可能都是错的“。
6. 作者简介
常平,中科大硕,某AI独角兽深度学习高级软件主管工程师、架构师,前EMC资深首席工程师,主要工作背景在深度学习、大数据、云计算、分布式中间件以及Linux内核领域。
7. 参考资料
[1] 《易经》
[2]《易经杂说》
[3] 《道德经》
[4] 《矛盾论》
8. 版权申明
本文的版权协议为 CC-BY-NC-ND license: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nd/3.0/deed.zh
在遵循署名、非商业使用(以获利为准)以及禁止演绎的前提下可以自由阅读、分享、转发、复制、分发等。